Category Archives: 乱翻书

南京大屠杀:12月13日之前发生了什么?

官方定义为: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 见http://baike.baidu.com/view/5778.htm 我们的历史只记录了12月13日之后的事情,13号之前发生了一些什么呢?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1937年12月1日以后,南京的政府机关已全部撤离南京,蒋介石夫妇也于12月7日飞离南京。在国民政府撤离前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唐生智司令悲壮地发誓要和南京共存亡。 南京的行政机构撤走后,将南京的行政责任委托给由德国人拉贝为首的十几个西方人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国际委员会”在南京设立了一个保护一般平民难民的安全区。 12月8日,日军占领了南京的所有外围阵地,形成了对南京的三面包围,南京守军的唯一退路只剩下北渡长江一条路。可是唐生智却摆出了“背水一战”的布阵,将长江上的渡船全部销毁,自己断绝了南京守军的退路。唐生智还把三十六师布置在面临长江渡口的挹江门,下令如果有人试图向城外逃跑就开枪阻止。 12月9日,松井司令向南京城内空投了“投降劝告书”,要求中国军队在12月10日以前投降,但中国军队没有理会日军的”投降劝告书“, 日军在12月10日对南京发动了总攻。南京的城墙高达20米,宽13米,一般的山炮无法击破。日军首先向地形上比较容易进攻的光华门发动攻击,但守卫光华门的是最有战斗力的教导总队。战斗十分惨烈,日军曾一度占领光华门,又被教导总队发动反攻夺回。坚守中华门和雨花台的八十八师抵抗也十分顽强,到12月12日为止的3天激战中,日军伤亡人数多达7200余人(死2600人,负伤4600人) ,但仍没有能够突入南京城内。 12月12日傍晚7点,唐生智却突然向各路守军发出撤退的命令,自己也背弃了与南京共存亡的誓言,于12月12日傍晚8点,乘坐为他保留的最后一条小汽艇北渡长江逃走。唐生智的带头出逃引起了南京守军的哗然,本来大家都准备战死到最后一个人,可是自己的司令却在最关键时刻首先背信逃走,还有谁愿意继续拼命抵抗?南京守军一下就发生总崩溃,完全失去了组织,官兵们开始各自设法逃命。由于南京三面被日军包围,唯一可以逃跑之路就是北渡长江。于是大量士兵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蜂拥向挹江门,试图北渡长江而逃。但唐生智并没有解除他对守卫挹江门发出的三十六师的不准任何人出城逃跑的命令,所以三十六师开枪阻止试图出城逃跑的守军,于是中国军队双方发生了交火,最后城内的守军动用准备进行街巷战的坦克,击破挹江门出城,随后的大量逃兵和试图逃跑的难民也乘势冲出城外。但渡江的船只已全部销毁,很多人就抓一块木板、一条树枝试图游水渡过近2公里宽的长江。但12月份的江水十分寒冷,绝大部份试图渡江的人全冻死在江中。一些逃兵看见无法渡江,就再次返回城中。他们扔掉武器,脱掉军装,抢夺老百姓的服装穿在身上,逃入保护一般平民难民的“安全区”。 12月13日一早,日军吃惊地发现曾顽强抵抗的中国军队忽然全部退走,日军于13日晨9时许始由中华门及中山门涌入市区。 下午2点左右,日军的先头部队到达挹江门,发现挹江门外有成千上万的逃兵和难民挤杂在一起试图渡江,于是日军向逃兵和难民们开火。 由于南京城内四处都是中国士兵脱扔的军装和武器,日军认定有大量的中国军人化装成平民潜入“安全区”。由于在上海战役中日军多次遭到平民和学生组成的“便衣队”的袭击,所以日军开始对“安全区”进行大搜捕,抓捕“便衣队”。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三个月的“南京大屠杀”随即开始。 如果唐生智不作秀,应该会少死很多人。

Posted in 乱翻书 | Leave a comment

《墨子》

《墨子 明鬼 下》   今执无鬼者曰:鬼神者,固无有。旦暮以为教诲乎天下,疑天下之众,使天下之众皆疑惑乎鬼神有无之别,是以天下乱。   –2500年前就有了无神论,其危害至今依然:是以天下乱。 《墨子 非命 上》 《墨子 非儒 下》   这一节有很多孔丘的黑材料。  “君子若钟,击之则鸣,弗击不鸣。”      –也许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但这的确不是主人翁的态度。   三年之内,齐、吴破国之难,伏尸以意术数,孔丘之诛也。      –看着像是子贡的事迹啊   孔丘为鲁司寇,舍公家而于季孙,季孙相鲁君而走,季孙与邑人争门关,决植。      –决植:把国门托起,大力士啊!   孔子说“曩与女为苟生,今与女为苟义。”墨子嘲讽道:夫饥约则不辞妄取以活身,赢饱则伪行以自饰。污邪诈伪,孰大于此。 《墨子 经 上》   墨子理论体系中的术语解释   几何学定义:         圜,一中同长也。         方,柱隅四讙也。   逻辑学:         彼,不可两,不可也。(凡矛盾命题,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墨子 经 下》     不坚白。说在无久与宇。  光学:     鉴位景二,一小而易,一大而缶。说在中之外、内。     墨子的光学八条:http://baike.baidu.com/view/23988.htm   物理学:      契与收仮。说在簿。滑轮的提挈与收取相反,原因在提举的力与下拉的力相互作用。 《墨子 经说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乱翻书 | Leave a comment

听《马未都说收藏》

老马列举了中国历史上的5次收藏热:第一次是北宋时期;第二次是晚明时期;第三次是大家熟知的康乾盛世;第四次是晚清到民国初期;第五次就是今天。并指出收藏热背后的推手当时经济的高度发达,社会的高度富足。 我看说成: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奢靡成风,政权走向没落更加贴切。先来看看本朝以前的发收藏烧这几个朝代:北宋,皇帝本身就是个收藏家,结果都城为异族所破,自己做了俘虏,收藏的古玩字画全部被毁。晚明,正史上这应该是个民不聊生才对,可偏偏好多艺术品是在这个时期达到顶峰,异族入侵,盗贼遍地,百姓饿死,并不妨碍官僚阶层把玩犀角象牙,结果皇帝吊死煤山。康乾盛世,所谓乾隆一朝,其实表现为一个败家子的疯狂,老祖宗3代积攒下来的家底被挥霍一空,大清从此走上下坡路。民国初期,就更不用说了,如果经济的高度发达,社会的高度富足,那我朝先烈还折腾什么?由此看来发收藏烧还真不是国之祥瑞。说到底,凡事都有个度,虽然不能像土农民朱元璋那样对精神生活毫无追求,把所有的奇技淫巧砸个稀烂,但是一个笔筒卖到一千多万的价钱恐怕就病得不轻了。 鼻烟壶一节,讲到一个对子: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若周之赤刀大训天球河图《尚书》对《兰亭序》,加拍皇帝马屁,堪称经典。

Posted in 乱翻书 | 1 Comment

读 <>

中国哲学,智慧,当推孙子,老子。赞成! 第一讲 孙子是部什么样的书宋代的《武经七书》:《孙子》,《吴子》,《司马法》,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尉缭子》, 《黄石公三略》, 《六韬》,军法生兵法。军法的基本内容:军队的征集,军队的组建,军队的管理,军队的后勤,军队的训练兵书种类:权谋形势,阴阳技巧 第二讲  怎样读孙子传统军人读战例,文人讲考据,分析徐寅生用毛主席思想打乒乓球,牛! 中国的军事传统:重谋轻技,战略守势日本人怎么读:俞大猷的老师赵本学《孙子校解引类》民国年间怎么读:蒋方震《孙子新译,陆达杰《孙子兵法书目汇编》,钱基博《增订新站史例 孙子章句训义》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将军银雀山汉简:一九七二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两座西汉武帝初年墓葬中发现。 内篇-权谋组古代战争的步骤:庙算–野战–攻城第三讲 计第一《孙子》的结构:1.先秦古书多拼凑而成。2.分为内外两篇。内容重要的为内篇,讲理论,思想。其他为外篇,杂篇,讲应用和技术。 一定要先计而后战。计什么?五事:道,天,地,将,法。 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如何知胜:多算胜少算。 战争论和孙子的比较战争在孙子眼里,有未战,战,已战,而战争论看重战东西方战争思维模式的差别:先礼后兵,还是先兵后礼?西方人重视孙子,正是由于发现暴力无限最终只会导致同归于尽,也是由于美国两次败给毛泽东.战争论:1 论战争的性质2 战争理论,兵法3 战略要素:精神,物质,数学,地理,统计4 战术5 军队6 防御7 进攻8 计划 第四讲 作战第二打仗费钱,耗时,要速战速决,要抢,抢粮,抢人。《墨子-杂守》每顿饭从1/2斗到1/6斗石:30公斤。钟:量制,从小到大依次为:升,斗,釜,钟,有的4进制。有的5进制。4进制便于分割 第五讲 谋攻第三清代, 府厅州县,有1700多个,个个有城,解放后全部扒光.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在<<碣石刻辞>>中说,他的伟大功绩之一是”堕坏城郭”. 伟人学历史学得真叫结实,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堕坏城郭,逐一实践,佩服.有关古代城市: 古代的 方多少里,指每边长多少里, 1里=300步 1步=6尺 1尺=23.1厘米,  1里= 415.8米城墙高度用雉来计量. 雉:版筑的单位,长1丈,高2尺, 最少3雉为6.93米,最高有9雉,20.79米古代人口: 汉平帝二年(公园2年)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乱翻书 | Leave a comment

历史的困惑

      小时候,我喜欢听评书,看小人书,评书和小人书告诉我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十几年的正统教育中,历史课索然无味,检验学习成果的考试实际是在考验记忆力,记住历史事件发生的日期,记住课本上对历史事件的评判就是学习的全部内容,这样的学习实在让人提不起兴趣, 10年前的一部河殇,彻底颠覆了我已有的那点对历史的认识,大学散漫的4年,图书馆给了我有了自由阅读的空间,桀骜不逊的书生李敖和用英文写中国历史的国民党老兵黄仁宇走入我的视野,他们带来了不同于正统教育的视角,和同学讨论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地位排名,也拓宽了我的视野,更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再次回过头去学习,探究,印证历史,成了对自己的一种补偿.       然而第一手的历史资料,读起来是十分痛苦的, 所幸的是媒体的发达,让众多民间学者有了自由发表见解的天地,<<百家讲坛>>,<<凤凰大视野>>里传出了对历史的现代解读, 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挑起了老百姓对历史的兴趣, 网络上一部又一部另类鲜活的历史著作在读者的追捧下横空出世,<<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华丽血时代>><<明朝那些事>><<战天京>>,它们一次又一次冲击着, 刷新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文革,原来不是4人帮那么简单,3年大饥荒原来并不是自然灾害 ,大跃进和反右对中国造成的伤害原来并不能那么轻描淡写 ,韩战原来是在和联合国维和部队叫板,抗战原来不是只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和王二小,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华也并非一穷二白,五四运动原来不仅仅是一场打砸抢烧,义和团原来是看到洋人就杀,看到教堂就烧, 太平天国的残暴原来令人发指…… 这些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件的本来面目竟这般出人意料, 众多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物,也远不能用革命和反革命来概况其一生. 这些100多年前的历史就这么扑朔迷离, 那两三千年前发生的事情到底可信度有多高?史书中一行行冰冷的文字,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历史真的就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谁能指望用这样的历史来知兴替? 在上当受骗的感觉驱使下.我不自觉的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另一种狭隘. 愤怒过后,终于明白,在一个神奇的国度,很多东西都有自己的特色,历史是这样,明天的历史,今天的新闻也是这样.我们不能抱怨听到的总是假话,而要学会从假话里听出真话. 但是我还是相信随着大家智商的普遍提高, 假的东西会越来越容易分辨.      别人怎么说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怎么听,较之耳朵和眼睛, 大脑更重要. 但历史就在那里,怎么读,怎么思考,怎么用是个人的事情.曾经读到一个中国孩子在美国学校的经历 一文,主要讲美国人是怎么看待和学习历史的,很受启发. 可惜,我没有受到这样的教育,我的孩子恐怕也无缘这样的教育.  真要从中获益,首先要走出看客的思维模式,不能满足于猎得轶事几则,获取谈资若干,历史没有什么终极答案,也难有终极真相,就算是今天发生的新闻,以当事人立场的不同,恐怕也难有定论. 以某在斯的态度,设身处地,和历史人物对话,才能从历史中有所收获. 同样的话,其实曾国藩早就说过:”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替古人担忧,常被用来嗤笑书呆子,其实可笑的是书呆子而不是古人担忧本身,后赵石勒听说郦食其建议刘邦分封六国后裔时大惊失色,可没人回去嘲笑他.    我们到底从哪里来,会到哪里去,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在书本上,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Posted in 乱翻书 | Leave a comment

<>笔记

卷一 品目第三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贤以托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而不知所执。 《庄子》曰:“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卷二 臣行第十  臣子的六正,六邪,今天仍然可用来给上班族,打工者画像. 德表十一     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     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文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 理乱十二   观九风知国运 君臣亲而有礼,百察和而不同,让而不争,勤而不怨,唯职是司。此“理国之风”   礼俗不一,职位不重,小臣谗疾,庶人作议。此“衰国之风”也。   君臣争明,朝廷争功,大夫争名,庶人争利。此“乖国之风”也。   上多欲,下多瑞,法不定,政多门。此“乱国之风”也。   以侈为博,以伉为高,以滥为通,遵礼谓之拘,守法谓之固。此“荒国之风”也。   以苛为察,以利为公,以割下为能,以附上为忠。此“叛国之风”也。   上下相疏,内外相疑,小臣争宠,大臣争权。此“危国之风”也。   上不访下,下不谏上,妇言用,私政行。此“亡国之风”也 卷三反经十三   为什么叫反经?   理国之要,以仁义赏罚,此其大略也。然而用失其宜,反以为害。故著“反经”一章以明之也。反有两层含义   1. 阴阳相互转换   2. 一件事物总是在变化,不能刻舟求剑    子路拯溺而受牛,谢孔子,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也。”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由此观之,廉有所在而不可公行。——反廉也。    何谓盗亦有道?   跖曰: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 是非十四     列举53对正反命题,精彩!!!   孔子曰:“晋重耳之霸心也,生于曹卫;越句践之有霸心也,生于会稽。故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覆身而尝逸者,则志不广。”

Posted in 乱翻书 | Leave a comment

胡林翼

胡林翼(1812—1861年),字贶生,号润之,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 论资历:胡林翼在贵州率兵“剿匪”的时候,曾国藩在京城赋闲,左宗棠则隐居山林。论资格:曾国藩以守孝之身组织团练、左宗棠以师爷身份参佐军务的时候,胡林翼已经是封疆大吏,直接掌管湖北一省的军政。论贡献:咸丰末期,调度长江上下游的军事布置,组织前後方的後勤供应,维系军队与地方的的公共关系,都由胡林翼主持。 那么,事过境迁,他的排名怎么变成了第三?

Posted in 乱翻书 | Leave a comment

《水浒传》中的口语方言

乡音中很多惯用词汇,一直不知道怎么写成文字,在水浒中读到这些熟悉的乡音,倍感亲切.水浒脱胎自流行于杭州周围的民间评书,自然夹杂了大量的当地口语,同时为躲避战乱而南迁的难民们带去的北方口音也混杂其中,有些口语当时作者也不知道怎么写,随便找个字来表达也很有可能. 第1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史进上了马,绰了刀,前面摆着三四十壮健的庄客…绰(超), 匆忙地抓起,拿起:~起一根棍子。现在多写为"抄" 第3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智深把那两桶酒都提在亭子上,地下拾起镟子,开了桶盖,只顾舀冷酒吃。无移时,两桶酒吃了一桶。第17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宋江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知县不移时便差人连夜下来。移时指经历一段时间。现在多误为"不一时"《后汉书·吴祐传》:“ 祐 越坛共小史 雍丘 、 黄真 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 五代《会哙岑山人》诗:“略坐移时又分别,片云孤鹤一枝笻。”《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移时之间,就坛前起一阵大风。”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无日不詔入,语必移时。” 第23回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武大叫个木匠,就楼下整了一间房…安两个杌子,….….武松道:“好。”便脱了油靴…掇个杌子自近火边坐地。杌(误)子:小凳子. 本意树没有枝,由此可以推断杌子最早的形制. 第75回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骂钦差  阮小七叫上水手来,舀了舱里水,把展布都拭抹了,却叫水手道:"你且掇一瓶御酒过来,我先尝一尝滋味。"外婆把抹布叫"展po",原来就是这个"展布"

Posted in 乱翻书 | Leave a comment

读《古文大略》

修身《 礼记.檀弓》成高子寝疾子高曰:"吾闻之也,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吾纵生无益于人,吾可以死害于人乎哉?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诸葛亮《戒子书》 邵雍《戒子孙》交友必读 朱柏庐《治家格言》好家训乖僻自是,悔悟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钱大昕《奕喻》人之失者未必非得,我之未失,未必非大失 张士元《自立说》以志气之消长为生死   为学…慕诸葛亮之仅观大略,效陶渊明之不求甚解.诸葛亮舍博观泛览,慎于寻行数墨,即为饾饤小儒…饤饾(定豆)  1.供陈设的食品 2.文辞等罗列、堆砌。 钱钟书云:观辞(text)也,必究其始终(context) 《礼记·学记》教学相长学者四失:多,寡,易,止善歌者,人继其声;善教者,人继其志. 颜推之(531-593)《颜氏家训·勉学》 韩愈(768-824)《师说》《进学解》 柳宗元(773-819)《师友箴》:无师则不成,无友则不增 黄庭坚(1045-1105)《与王子予书》        读书应"并敌一向,千里杀将"《答宋殿直书》        不读书则:生俗,可憎,无味 宋濂(1310-1381)《送东阳马生序》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恃聪敏而不学,自败者也.不自限其昏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袁枚《散书后记》参考不若著作,著作者,熔书就己,如大匠造屋,参考者,劳己徇书,如计吏持筹 吴从先《赏心乐事》 曾国藩(1811-1872)《致六弟告读书之道》1.读史之法,莫妙於设身处地2.经则专守一经,史则专熟一代. 文论韩愈(768-824)《送孟东野序》孟郊,字东野历代善鸣者 柳宗元(773-819)《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苏轼(1037-1101)《答谢民师书》 唐顺之(1507-1560)《答茅鹿门知县书》茅鹿门-明嘉靖茅坤,编《唐宋八大家文钞》曰:" 苏文公崛起蜀徼, 其学本申韩, 而其行文杂出于荀卿、 孟轲及《 战国策》 诸家。" 袁宏道(1568-1610)《小修诗叙》 黄宗羲(1610-1695)《明文案序上》 文论,提纲挈领 顾炎武()1613-1682《与友人论学书》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日知录》 姚鼐(1731-1815)《复鲁絜非书》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乱翻书 | Leave a comment

《洛神赋》里”宓妃”读音是什么?

———-From 百度知道 宓妃的“宓”应读为fú,新的普通字典上已经查不到这个音了。 “宓”字之所以读fú,是和伏羲有关。“伏羲”古文中有多种写法:如宓牺、包牺……这里的“包”一样读fú。 古文中的异读音通常用于人名和地名。下面是一些最常见的异读音: 地名:大宛(Yuan第一声)[西域国名] 龟(qiu第一声)兹(ci第二声)[同上] 身(juan第一声)毒(古印度) 阳夏(jia第三声) …… 人名:妹(mo第四声)喜[夏桀妃子] 郦食(yi第四声)其(ji第一声)[刘邦谋士]还有一个审食其一样读音 金日(mi第一声)殚[汉武帝大臣] 李阳冰(ning第二声)[李白族叔]

Posted in 乱翻书 | 2 Comments